瀏覽數量: 20 作者: 本站編輯 發(fā)布時間: 2019-08-08 來源: 本站
小麥,大麥,燕麥和玉米常因缺錳而患灰斑病。據試驗測定,施用硫酸錳肥不僅可以使小麥增產一成左右,而且還能提高麥粒蛋白質的含量,改善小麥的品質,特別是對石灰性土壤、鹽堿地、砂土地和有機質含量低的田塊,使用硫酸錳肥有更明顯的成效。
麥類作物發(fā)芽后3~4天就可出現初期癥狀。病害發(fā)生早而嚴重時,植物死亡較快。發(fā)病較輕時,減弱開花勢,結實率降低。除了葉斑的各種色澤外,最典型的是在葉子上出現膨壓極弱的或干枯的窄橫條,有時稱之為干枯條斑。小麥干枯條斑是靠近葉子尖端,葉子沿條斑彎曲,向內卷起。
四川省有關單位研究指出,小麥缺錳花葉癥最早出現在小麥3~4葉期。遠看麥田一片淡黃,好象被氨氣熏過或遭受過霜打一樣,將病株拔起觀察,麥苗無分蘗,根系不發(fā)達或變黑死亡。最典型的特征是病葉沿葉片中脈平行地出現許多細小的淡黃色或白色斑點,這些斑點最初只在老葉葉片中部出現,并逐漸連接成線狀,片狀,至使葉片中部干枯下垂,但葉尖部分基本上還是綠色的也比較完好。這一癥狀逐漸從下部葉片發(fā)展至上部葉片,有的甚至全葉死亡,元旦到春節(jié)前后,病勢達到高峰。病勢較輕的,在氣溫回升后,由于小麥根系下扎吸收了底層淀積的錳,病狀有所好轉,但發(fā)病嚴重的劍葉上也有白色條紋。由于缺錳,光合產物大為減少,麥粒千粒重降低。
那么怎樣防治小麥缺錳癥呢?
一般用3~4克硫酸錳每5公斤小麥種,嚴重的缺錳田還應增加2~3次葉面噴施,濃度為0。2%左右。 或者每畝用硫酸錳1公斤,與土雜肥、尿素、過磷酸鈣等肥料均勻拌和后施用,以減少土壤對錳肥的固定,提高肥效。化學氮肥施用過多會加重缺錳,因此要注意氮肥的合理使用。缺錳土壤一般在石灰性反應強烈的地方,由于pH值增高,化學原因降低錳的有效性;砂土地全錳低,有效錳也低,加之砂土漏滲嚴重,灌水量大時,在還原條件下錳隨水流失的量也大;特別在水旱輪作田,應注意缺錳的問題。在種稻時,錳被大量滲漏,種麥時又被很快氧化為不可給態(tài),反復數十年,表層土壤含錳量逐年減少,作物會出現缺錳癥。
注意事項:根外施肥時,不能盲目加大用量,以免傷害葉片;施用硫酸錳肥的同時,必須與氮磷鉀肥配套使用,才能充分發(fā)揮其增產作用。
版權申明:此文章隸屬銳啟化工產品有限公司網站維護版面,本版面內容,含文字、圖案均來自原創(chuàng)。轉載或者引用本文內容請注明來源于銳啟化工產品有限公司www.liyuanzhongtian.com。未經公司許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